城口周溪稻鴨共育。通訊員 吳詩恒 供圖 華龍網8月5日7時10分訊(通訊員 吳詩恒)在重慶城口周溪鄉大榜村柯家坪有機水稻種植基地,筆者看到,抽穗前期的水稻綠油油一片,長勢喜人。而在稻田中若隱若現的鴨子,則給稻田增加了一份生機。 “稻鴨共育”技術是以水田為基礎、以種稻為中心、家鴨野養為特點的自然生態與人為干預相結合的復合生態系統。周溪從2014年開始就采用稻鴨共育、生物除草、滅蚊燈除蟲、施用農家肥等方式種植有機水稻,育有黑米、紅花米、“渝香203號”等優質米800畝,目前已完成三年轉換期。 青坪村有機水稻專業合作社社長向紹權介紹:“為保證稻田鴨進入稻田后吃雜草、捉蟲子的獨立覓食習性,我們每天喂給它們的食物都是定量的,饑腸轆轆的稻田鴨們只有到稻田里吃草、吃蟲來填飽肚子。它們在大塊朵頤的同時從不傷害稻苗,又使稻田里的死水變成活水,增加了稻田里水的含氧量;鴨子的排泄物又是上好的有機肥料,這些都為稻田的豐收增產創造了良好條件。同時,由于放養的鴨子生長周期長,生態無污染,肉質好口感好,市場上供不應求。” 據悉,去年周溪成立了有機水稻專業合作社,推行“公司+專業合作社+基地+農戶”運行模式,與重慶一家食品公司達成供銷協議,與周邊群眾建立了緊密的利益鏈接機制,食品公司派人對有機水稻種植全程指導監管,再按照稻谷3元一斤的價格進行回收,保障了農戶的利益,80余貧困戶因此受益增收。 “下一步我們將探索更多的生態種植模式,打響有機大米品牌,發展體驗式農耕旅游,形成有機大米產業鏈,帶動更多的人入社增收、致富脫貧。”該鄉負責人說。
云南經濟網是國內最早一批低碳行業門戶網站。
?2007-2017 云南經濟網版權所有 粵ICP備18132599號